珐琅工艺:让珠宝焕发千年艺术光彩

2025-07-01

作者:


珐琅工艺,起源于公元前 13 世纪的地中海地区,历经千年传承与演变,成为珠宝制作中极具魅力的工艺之一。它是将粉碎的玻璃质釉料,通过高温熔融在金属表面,形成色彩绚丽、坚硬耐磨的装饰层。​

掐丝珐琅,又称景泰蓝,是珐琅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法。其制作工序复杂,需先在金属胎上用细铜丝掐成各种图案,焊接固定后,将不同颜色的釉料填入图案中,经过多次烧制、打磨、镀金,最终呈现出精美绝伦的立体图案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景泰蓝器物,色彩鲜艳,图案繁复,至今仍光彩夺目。​

画珐琅则更注重绘画技艺,艺人直接在金属胎上用画笔描绘图案,再填充釉料烧制。这种工艺对画师的技艺要求极高,需精准控制釉料厚度与烧制温度,以确保色彩的层次与过渡自然。珐琅工艺不仅为珠宝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艺术感,其形成的釉面还能有效保护金属基底,防止氧化与腐蚀,使珠宝历经岁月仍能保持完好。在现代珠宝设计中,珐琅工艺与创新设计相结合,不断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感的作品。